杨荣华
摘 要: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老师值得研究的课题。在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中,很多老师都提出了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该文中,以“课题突破法”“结构分析法”为抓手,将笔者的一些关于阅读方面的经验结成文字,例谈如何在阅读课上形成一个主话题,旨在建立一个和谐、平等、开放的对话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 主话题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a)-0234-02
最近参加了一系列的语文研讨活动,“一课一得”“删繁就简”“语文要素”等这些旗帜鲜明的词语一个个跳进了老师们的眼帘,这应该是针对语文教学中多年存在的诟病而提出的教学新指南。记得王荣生教授也多次说过,一堂课需要聚焦一个核心教学内容。为此,笔者认为根据不同文体、不同学情,用阅读主话题去教学倒很值得探讨。所谓阅读主话题是指能把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起来的,能使学生支离破碎的感悟转化为整体感悟,能让全课就一下子 “立”起来,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的话题,这不仅可以很快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还可以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建立一个和谐、平等、开放的对话平台,这也是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的。
那怎样来构建阅读主话题呢? 只有研读文本,用智慧的双眼挖掘文本才能构建出有效的阅读主话题。笔者结合教育实践,归纳出课题突破法、结构分析法、人物品读法等来确定具体的阅读主话题。
1 课题突破法
课题突破法,顾名思义,就是紧扣课题来确立阅读主题。
有一类文章课题就是眼睛,是对文本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对文本主题的重要诠译。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一窥文本的大概。把它挖掘好,精心经营到我们语文教学中,将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简约又不失灵动。
1.1 以题眼凸显阅读的内容
有些课题中包含了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它或者给我们展示文本的描叙对象,如《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或者给我们呈现文本的故事大概,如《陈毅探母》《小松鼠找花生果》。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紧扣这些题眼来构建阅读主话题。如《奶奶的白发》,教师可以把目光聚焦到“白发一词上构建阅读主话题。让学生在“找白发”“品白发”“悟白发”的过程中,感受到奶奶为我们操碎了心,感受到小孙孙想不再让奶奶操心的美好心愿。整堂课由于有了“白发”的引领,学生的感悟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整体融合的。学生学习的视角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1.2 以课题创设阅读的环境
在以课题来构建阅读主话题时,还可以考虑从阅读环境的创设上来生成阅读的主话题。例如《小池塘》一课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明亮、美丽的池塘风景图。而课题“小池塘”在揭示文本描写对象的同时,还把我们直接带到了小池塘边。在设计本课阅读主话题时,就从课题入手,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画面,配以教师渲染性的描述,引领学生跟随春风姐姐的脚步,来到池塘边,一起去感受小池塘的美。明亮的小池塘给我们创设了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的阅读环境。这样的课题为我们构建阅读主话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契机。
1.3 以课题营造阅读的氛围
有些课题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如《世界多美呀》,用惊喜的语气给我们展现了小鸡眼中的美丽世界。而《我叫足球》则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在介绍足球的同时,流露出足球的骄傲与自豪。我们在构建阅读主话题时不妨把这些课题传递出的感情色彩也融入进去,奠定阅读的情感基调,营造阅读的情感氛围。
1.4 以课题揭示课文的主旨
课文的主旨就是我们以往所称的中心思想。有的课题或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向我们揭示了课文的主旨,或采用象征、比喻、借代等手法向我们披露了文章的主旨。《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一篇一年级的阅读课文就属于第一种。教学时根据课题来精心构建阅读主话题,先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弄清它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理解它的含义,再围绕这个主話题,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故事,走近毛主席,感受到毛主席急百姓所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受到乡亲们饮水思源,感激、怀念毛主席的一片深情。
2 结构分析法
如果说课题就像一处住宅的门牌号码,让你不会进错门,那么课文的结构就像房子的独特构造。你是走进了北京的四合院,还是跨入了江南的深宅,是在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中,还是在山村田园的农家小院。这些直接影响着我们的阅读欣赏路线。为此我们研读文本时需要仔细品鉴文本的结构。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尊重文本,因此在构建阅读主话题时,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角度上来思考。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一般出现以下这些结构,现做一简单的分析。
2.1 线型结构
所谓线形结构,就是全文由一条主线,一脉贯穿下来。这条作者表情达意的线索,就是作者行文的构架,就是文本的脊梁所在。阅读作为对文本的再次创造,如果能沿着作者写作的线索来进行“重构”,定能走进作者的世界。因此在确立阅读主话题时要关注文章的线索。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杀”和“爱”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个冷酷一个温馨,矛盾而又统一。在教学时把爱骡子作为阅读的主话题,既实现了对教材的有效取舍和重组,又体现了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读懂的不讲,删繁就简,在学生可能有所悟,但悟得不深不透不广的地方浓墨重彩这一原则。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解读,从而使他们思维块化,感悟整体化。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文本,阅读的效率高了,思维灵性也就有了。
2.2 串型结构
有的文章犹如糖葫芦,由一个人物、一条线索串起一个个故事,如《西游记》等就是典型的串型结构。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不可能像名篇巨著那样鸿篇巨制,但笔者发现有些课文可以分成若干小部分,现姑且也称作串型结构。例如《骑牛比赛》一课,先给我们描绘了一位技艺高超的骑手在赛场上的精彩表演,接着借骑手和小姑娘的对话揭示了高超的技艺是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练就的。前后两部分既可以自成体系,又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教学中,按“技艺高超—上千次”的顺序来设置主话题,先引导学生围绕“技艺高超”这一话题,通过正面描绘、反面对比、侧面烘托3个层面来感受骑手的技艺高超。接着又以“为什么这位骑手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这一设问,把前后两部分勾连起来,让学生在自主的能动的阅读空间里,在这有效的主话题的统领下,课堂教学头绪简化、环节简约、目标简明。
2.3 扇型结构
有的课文或由一个中心向外辐射开去,或以总分的形式加以体现,则把它归入扇型结构中。这类结构的文本一般都有中心段可寻,我们只要抓住这一关键段或关键词句,确立主话题,既省力,效果又好。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有些课文的中心(文眼)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需要我们虔诚地行走在语言文字之中才能挖掘出文本的中心。例如《我叫足球》一文中,伴随着足球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展现了足球的“快乐”,足球的发展历程在文中用了两大段文字来讲述,给学生的印象是零散的跳跃的,而其中涌动着的足球的快乐精神却是永恒的、一致的。
2.4 特殊结构
在我们的教材中还有一些特殊结构,例如诗词、小古文等,那就需要我们根据它们各自具体的结构特点,因材施教,确立各自不同的阅读主话题。
当然,在构建阅读主话题时还可以采用人物品读法、题材分析法等,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有一点需要提出:审视文本的角度不同,所处的年段高度不同,构建的阅读主话题就会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恰如其分地构建阅读主话题。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夏家顺.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的三个方略[J].语文建设,2019(1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