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问禹
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山老殿下方,海拔960 米處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株中生代孑遗植物天目山野银杏,树龄约12000 年(张国平/ 摄)
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山老殿下方,海拔960米处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株中生代孑遗植物天目山野银杏,树龄约12000年,树高29米,平均冠幅17米。
它是历经沧桑而幸存的“活化石”,以“古”称绝,其基部世世代代萌发出22枝小植枝,已经“五世同堂”。
守村头、藏深山、隐古刹,古树名木是“活文物”,一语不发,道尽千年。
驮尖山脚下,8棵红豆杉守望着一个古老村落——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坑源村。村里老小都知道,大概在700多年前,有黄姓人家从福建莆田迁居于此,16岁的黄岩贵种下了这些红豆杉。
在莆田老家,黄岩贵是财主家的长工,他与财主的女儿互生情愫,但由于身份差距,两人难以修成正果。离开莆田时,他在平日幽会的红豆杉树下挖了8棵苗。当一行人决定在坑源村定居时,他把树苗种在了村口。
到如今黄姓村民繁衍至第27代,这8棵“青水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平均树高21米、胸径4.5米、冠幅13米。
这段历史也让坑源村人对红豆杉情有独钟。站在村口眺望,300多亩、80多万棵红豆杉树已经成林,簇拥在民居周围和丘陵山坡地里。也因为这段故事,不少游客慕名赶到“红豆杉第一村”,在古树群下流连忘返。
这棵高25米、胸围7.3米、平均冠幅30米的古树植于唐朝,是浙江省境内现今存活最久的银杏之一。
与凄婉的红豆杉恋情相比,在170公里之外的浙江松阳县杨家堂村村口,一对“夫妻树”显得更加圆满。这是两棵连着根脉的古樟树,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
从古树下走进杨家堂村,能看见20多幢土木结构的清代建筑依山而建,坐落于斜坡之上,整个村落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伸展高层200米,马头墙错落有致、连绵成片,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传统村落,被称为“江南的布达拉宫”。
古树林立的杨家堂村,村落全部由红泥墙垒砌,巷弄由块石铺就。根据“五龙抢珠”地形设计,位于对面山、屏风山、祖坟山、大山脚、上山头五座大山合拢形成的坡地中,五龙社庙正好位于山脉末端,形成五龙欲抢之势,镇守全村安宁。
一棵树、一座庙、一口井,构成了中国传统乡村的典型意象。它们寄托着人们吉祥、富足、长寿、安康的祈求,承载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乡愁记忆和文化印记,更是游子记得住乡愁、找得到回家路的最好标识。
相较日渐颓败的古庙、古井,与岁月同寿的树木更显弥足珍贵,越老越有韵味。
瑞安市湖岭镇贾岙村口,一棵树龄超过1000年的银杏树至今生机勃勃,每年初冬时一身金黄。这棵高25米、胸围7.3米、平均冠幅30米的古树植于唐朝,是浙江省境内现今存活最久的银杏之一。
村民何喜年说,村里老一辈人喜欢在这棵树上挂红绸带,写下朴素的心愿,如今不少年轻人同样相信古树有“神灵”,结婚时在树下双双祈愿百年好合。
浙江天台县国清寺内住着一枝梅花,因其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故被称之为隋梅。据考证,隋梅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梅花素以高洁、素雅而深受喜爱。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来天台山游览,总以一睹隋梅英姿为快,并竞相撰文吟咏。邓拓《题梅》诗说: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古树是指经依法认定、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经依法认定的稀有珍贵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不仅以其年代久远、景观独特见长,也因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意义而受到广泛关注。它们是活着的历史,联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中一些历尽世事变迁及岁月洗礼,在跨朝历代中成为“名木”,化作社会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绍兴市延安路的路中央,一棵树冠宽度达到20米的古树,几乎盖住了整条马路。大树荫下,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2月8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国清寺千年隋梅花姿正俏,喜迎客来
这棵香樟树已经1045岁了。在古城绍兴,现存有古树名木92597株,其中一级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4002株、二级古树(树龄在300年以上500年以下)25516株、三级古树(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63076株,名木3株。
“我们看到的这棵树,和陆游当年看到的那棵是一样的。”已是耄耋之年的周诗湘、韩宗意夫妇,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住在“大树下”。退休前曾担任语文老师的周诗湘说,这方水土很养人,他的家庭在这里生根发芽,如今已经孕育出了第四代。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陪他在杭州种下了一棵象征中美友谊的红杉树。当年,杭州城还唱起《红杉树》歌曲,以树喻情,祝愿中美关系恢复后友谊长存。
2021年4月19日,杭州第二绕城高速西复线次坞服务区的3 棵树龄在100 年以上的古树
事实上,人们对古树名木的偏爱,除了感性元素,还来源于生物科学。这些繁盛成百上千年的生命体,随季相变幻色彩斑斓,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蕴含着极其珍贵的生态价值。
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百山祖冷杉,生长于海拔1700多米的浙江丽水市庆元县山区,是中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该树1963年被发现,1976年定名,1987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
百山祖冷杉原生树仅存三株,被认为是第四纪冰川期冷杉从高纬度的北方向南方迁移的结果,对研究中国东南沿海冰川地质、古气候和植物区系演替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百山祖冷杉自然有性繁殖能力极差,据观测,平均5至6年才开花结果一次,种子自然萌发率极低,也导致其常规人工无性繁殖困难。
丽水市庆元县百山祖管理处介绍,为了这三棵“活化石”的生息繁衍,当地进行了长年累月的科研探索,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
1977至1986年,以百山祖冷杉发现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鸣翔为代表的林业工作者,先后采用异砧嫁接、扦插等多种方式嫁接试验。如今,保存下来的14株嫁接树已开“花”结“果”。
有“浙南林海”之称的丽水,古树名木资源占据了浙江全省近五分之一。当地正奋力打造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聚力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也被赋予了新要求:在实现资源保护的同时,更要求站在发展潮头看保护,推动古树名木蕴含巨大价值的转化,让古树焕新颜。
在浙江大地,无论城市或乡村,用心守护古树名木,正在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嘉兴市按古树保护级别并结合古树所在地保护工作现状,实施三级“树长”制,由政府四套班子分管领导担任一级古树“树长”,相关部门为工作联系部门,所属区、镇(街道)负责人担任二、三级古树“树长”,按照“一树一策”要求履行“树长”和联系部门职责,建立巡查日志。
在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康和桥村,86岁的老人景来生前些年多次拒绝他人高价收购自家屋后120多年树龄的古朴树,近年来又担心自己年岁已高无力照看,决定将它无偿捐赠给政府。
宁波发布古树名木认养项目,吸引不少企业和市民积极参与。其中一级(500 年以上)古树名木,每株每年认养费用是5000 元。
宁波市现有古树名木6300多株,其中一级古树(500年以上)585株、二级古树(300年-499年)999株、三级古树(100年-299年)4744株,名木8株。全市有古树群99处,群状古树2993株。
2018年11月,宁波发布古树名木认养项目,吸引不少企业和市民积极参与。其中指定类认养为一级(500年以上)古树名木,每株每年认养费用是5000元,一次性认养10年;非指定类则是出资认养在全市范围内各级古树名木(100年以上),费用为200元。结对成功后,指定类古树将由县级以上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认养方、被认养方签订三方认养协议,颁发认养证书。
“能认养这棵千年树王金钱松,我感到非常幸运与荣幸。”宁波市民王剑勤出资5万元参与古树认养,他坦言这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既是为自己,为子孙后代,也是为环境、为家园,更为宁波这座东方文明之都的保护和建设添砖加瓦。
记者了解到,2017年宁波启动古树名木普查登记,建立了古树名木数据库。市民用手机扫描铭牌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得这株古树的地理定位、生物学特性、历史传说、生长情况以及保护认养信息。
2014年,绍兴市新昌县率先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商设计了保险额度、赔付对象、赔偿限额等内容的古树名木公众责任险,每年投入约5万元,全年累计最高可赔偿60万元。
心中有树,手中有招。当前浙江省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对古树名木的关注和保护,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支撑。
——为古树名木换上“新一代身份证”。2019年7月,通过全省上下三年来的共同努力,历经技术培训、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和质量检查四个阶段,浙江省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圆满完成。
据统计,浙江全省现有古树名木27.5万株,比2012年增加5.7万株;其中香榧居首位,共有82579株,占全省古树名木总数量的30.04%;其次为樟树、枫香、苦槠、马尾松、榧树和银杏,数量均超过1万株。
这轮普查全面摸清了浙江省古树名木资源状况,反映出古樹数量多、种类多以及古树群多三大特点,具有独特的森林景观和历史积淀。存活的古树中,国家一级保护有13408株,二级保护有50545株,三级保护有210829株;名木147株。此外,在3637个古树群中,有古树(含名木)168250株,占总数量的61.20%;散生古树106679株,占38.80%。
——救助保护技术日趋成熟。随着树龄增加,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之人为因素、自然条件或病虫害的侵入,古树名木往往会出现枝干折断、伤口溃疡等情况。这些原因造成的伤口未能及时处理,长期外露的木质部会因雨水浸渍、病菌侵染而逐渐腐烂,形成树洞,严重时造成树干中空,降低树干坚固性,从而缩短树木寿命。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了解到,排除妨碍、土壤通气、水肥管理、围栏保护、病虫防治等成熟举措,已经在浙江各地保护古树名木的实践中得以普遍应用。
在保护实践中,浙江逐渐形成了通过仔细走访评估古树生长历史、立地环境、生长势,“考古”手法探索古树原根茎生长、次生根萌发,解剖方法剖析地下土层结构、土壤干湿度、涵水位等一整套成熟保护技术。
——保护制度基本建立完善。2016年10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五年行动方案(2016年—2020年)》的中长期规划,以采取加强制度建设等四项保障措施来完成全面保护等十项主要任务。2017年6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以政府规章的形式,为全省古树名木撑起了法律的“保护伞”。
2018年6月、9月,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住建厅联合出台《浙江省古树名木认养办法》和《浙江省古树名木认定办法》,在古树名木认养形式、认定程序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此外,《浙江省古树名木健康诊断技术规程》《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程》也相继建立。
浙江省林业厅表示,这些规章制度、技术规程的陆续出台,填补了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政策制度、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空白,还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乡镇部门联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古树名木保护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