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先生的眼中,教科书是为了躬行于实践,而绝不是纸上谈兵。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为孩子营造高效课堂?本文将以几位专家的课堂教学及报告讲座为例进行探索,在名师指引下总结经验教训。
关键词:陶行知;学本课堂;语用;实践
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间四月,在这个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探索、学习,感受了“学本课堂”的阵阵香气。苏局长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解读深深地吸引了我。她說“所谓的教师幸福感就是家长信任你,学生喜欢你,专业上游刃有余。”这不禁让我联想小学语文教科书到底该怎么教?怎么教是扎实有效的,孩子学起来又是快乐的呢?
一、 以学生为本,创新课堂
孙建锋老师的课堂创新,而又紧扣主题,引人深思。整个课堂的设计,让人总是猜不透下一个环节会是什么?教师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回答“缔造完美教室”的含义。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民主,互动频繁,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教师教学过程中穿插的V视频,都是紧扣教学主旨,体现了缔造完美教室的一部分。孙老师以“V视”的形式带我们走进人生的不同阶段,引导孩子们如何缔造完美教室。首先来到幼儿园,视频中一位小朋友正在挑战十级的木马跳箱,一次、两次、三次……怎么都跳不过去,尝试很多次后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跳过了木马。看完视频,我心中的云雾越来越浓,这个视频和完美教室有什么关系呢?不禁陷入沉思。随后在孙老师的引导下,我看到了这位小朋友在一次两次失败时,他的老师并没有让他停下来,而是一次又一次让他尝试,并且在这期间,同学们不停地鼓励着他,父母安静地等待着他。老师一次次给的机会、同伴的鼓励、父母的静待花开和自己的不懈努力都是支撑自己一次次跳跃的力量,而这样的老师、同伴、父母、自己不就是“完美教室”的缔造者吗?听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心中的云雾逐渐消散,心想这不就是“完美教室”吗?缔造完美的教室,其实就是在缔造完美的人。当听到孙老师将视频中的“跳木马”联系到“生活中的坎儿”,引导孩子们明白只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木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时,我内心忍不住一颤,深深地感动着。教师本人也是通过这节课向我们诠释了要缔造完美教室需要的是每一个人,要缔造完美教室这个涵义所包含的是广阔的,不仅是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也是家长的支持,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思维的改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许过于死板,过于权威,不够尊重学生的自主发言权,孙老师的课堂不就是“学本课堂”的体现形式之一吗?要成为这样的老师,首先也要和孙老师一样,眼里有学生,真正地让学生去说,去表达。
二、 重语言积累,多读多悟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精彩报告,也让我们一线的教师受益匪浅。报告中,让我铭记于心的是他对于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及语言运用的实践性的强调。吴老师说,小学生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也是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作保障,将对孩子的阅读及写作能力都有影响。吴老师的讲解非常细致,他指出“把课外阅读当成语文课程的补充”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他以山东文科状元为例,告诉我们大量的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有多么重要。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首先得有这个观念,那么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多读,多背,学会运用,进而举一反三。吴老师在课堂上举了几个例子,让我深有体会: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这么美的课文就不需要老师多作教材的讲解分析了,而是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比如一些优美的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我在教学的时候,总是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读。其实,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多读,多感悟,让孩子在读的基础上去说说自己的理解。就像孩子背诵课文时也是一样,死记硬背,很难形成长久的记忆,熟读理解基础上的朗读才能真正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 重语用实践,多写多练
吴老说通过“语文教学原理的再认识”告诉了我们语文课上到底该教些什么。他重申了“语文不是学课文内容,而是用课文学阅读、学作文”“学语文重点不在理解,而在运用”“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会,而在实践中获得”。这三点我们或许都听过。但是,我对学生运用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到位的。吴老师,用了四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堂课综合性的表达练习应有6~10次,运用课文语言表达练习12~20次。这也告诉了我们,一堂课,课前的准备是有多么重要。
吴老师不仅是传授了多年来宝贵的教学经验、理念,更是用鲜活的实例让我们明白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抓重点。比如他提到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本文动词的运用很有特点,如“追浪花”“捉螃蟹”“捞(摸海鱼)”“捡贝壳”“(捞)捉海星”“抓(捏)大虾”……用词不重复,而且很准确。上课的时候,就要讲讲这些动词用得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这么用?另外,这篇课文中叹词的使用也很有特色,读的时候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理解。除了理解外,要有相应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语言积累。
吴老师,还用一篇孩子的习作前后修改稿来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去写作文。教师的点拨太重要了!学课文除了学习阅读还可以练习写作,那些精彩优美的句子,就是我们身边信手拈来的素材啊!我们应该教孩子怎么去把学过的词句变成自己的东西,怎么把积累的知识拿出来运用。教师应该把时间留给孩子们,多读,多思,多练,这和“学本课堂”是融会贯通的,也是快乐课堂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映生.探索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起来的途径[S].文教资料,2012(31):47-48.
[2]张春娜.给课堂加点料,让语文活起来——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探索[S].课程教育研究,2015(26):61-61.
作者简介:陈樱株,江苏省苏州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