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写作是一场生命的言说

写作是一场生命的言说

摘 要:写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外部的生活,而是回归到每个独特生命个体中的内心的发现,写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眼睛,而是敏锐而乐于发现生活的心灵。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回味与记录便是取决于每个不同的生命个体独有的心灵感悟。写作是一场生命的言说,只有引导学生回归心灵的发现与探索,通过体察内在语言,捕捉内心的变化,才能不断地丰满生活中各类相似的生活场景,才能书写出属于每个生命个体独一无二的真实的体验与感受。

关键词:发现心灵;自我表达需求;独特感受

近几年来,小语界中“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的呼声很高,以“生活”为起点的作文教学本身并没有错,但细心一看我们可以发现老师们都试图通过观察、创设情境等外部的指引来连接生活与作文。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孩子们书写字句中的动作、语言,乃至情感竟然会那么地相似。

如此一来,看似可喜的现象背后却隐含着本质的缺乏。学生的生活固然是他写作的一片金矿,但要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能够触及生活表象的那样工具,那生活这片金矿于写作而言就只是一片幻影,终有一日会淡化消失。那么在生活中如何唤醒学生“需要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内心,便是我尝试要探讨的一个问题,以下我将结合自身平日中的习作指导谈谈唤醒乐于发现、乐于感知生活的内心,我们可以怎么做。

一、 关注内心活动,体察内在语言

一个作家曾经说过,从家里到便利商店的旅程已经足够他写成一本书。冯骥才先生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性的、变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它是生命的核。一旦面对它,你会感到这是一片易感的、深厚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写作首先要发现,然后是面对这个‘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

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另一个内在的自己呢?我首先给了他们一些任务,就是每天选择一种物件并与之对话,并把对话写到日记本中。请看游戏迷何涛是这样写的:“唉!电脑大哥,现在我是多么想推翻老爸老妈这两座大山,打开你聪明的脑袋,让你再带着我继续修炼我的御风剑术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我眼前我却无法按下开机键!!”开电脑玩游戏是当时孩子最迫切想要做的事情,但是没有强调“与某个物件进行对话”之前,学生的日记其实是这样的:“老爸今天又不准我开电脑了,我的御风剑术啊!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后者只是对自己无法玩游戏的生活现象进行描绘,就一个“崩溃”就概括了自己的感受,但前者的对话即使没有表明感受的词语出现,却细腻地写出了内心想做却做不了的着急和无奈感。

每个生命个体都存在着如此丰富而真实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心的敏感正是通往发现生活的必经之路。从真实的自我出发,发现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内心需求,这正是自主拿起笔来描绘生活的开端。

二、 捕捉内心变化,丰富生活场景

老舍说过,风格不是由字词的堆砌而来的,它是心灵的音乐。社会生活的场景在时间的维度上是流动的,而每个人的内在感受便随之产生细微的变化。

以萱萱的一次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习作为例,萱萱在这篇习作中回忆自己小时候因为好奇之心,在一次父母外出的时候与表姐偷偷学妈妈化妆,结果都把自己涂了个大花脸,来不及清洗父母便回家撞见了,结果她们的调皮换来了一阵持久的哄堂大笑。习作还是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写得十分细致的,只是在取题上总感觉少了些意味,所以在面批时我便问:“这件难忘的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什么?”她笑着说:“因为觉得自己和表姐挺糗的,太搞笑了。”我又接着问:“那这难忘的事是让你觉得高兴的吗?”她说:“对啊,我们都很开心,玩得开心,后来也没被骂,就算脸上很丑也觉得开心。”“又丑又开心?这不是挺矛盾的吗?”她挠挠头说:“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觉得难忘吧。”“那你能不能试着把题目改一改?这种矛盾其实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后来萱萱把题目改成了《美丽的丑事》。

对于一个接一个的生活场景的变化,学生的心理感受也在无时无刻地产生着变化,并且这种内心变化是独特的,只是这种细微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说并不自知。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提醒,在提问的回放中引导他们去捕捉内心感受的变化,将看似单一的生活场景通过内心微妙而独特的感受而变得更加形象可感。及时捕捉内心的变化,感知写作是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呼应的,写作是可以抵达心灵的一场生命的言说。

三、 打破言語规范,由衷赞赏真表达

语文教育界的泰斗周一贯先生曾一语中的地指出,小学生一般都有两套话语体系:一套是公共话语体系,另一套是私人话语体系。要改变学生说套话的根本在于教师需要营造提倡自由表达自己所想的一种言说状态。

真正的作文是一种生命化的行为,它是能够处在一个自由的写作状态下,真正自如地表达自己。我们的追求路径应该是由“拿笔随意说话”慢慢地发展为“有追求的写”,而小学生的写作其实只是一种表达生活的言说。

在赞赏学生的真表达这一点上,我学习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管建刚老师也风趣地说:“好好地夸孩子的作文,往死里夸,夸死他,那孩子就会喜欢上作文了。”但这种夸奖又是需要恰到好处的,真材实料地夸,这就需要借助一个发表习作的平台——我们创设了自己的班级周刊《调色盘》。在这里他们挥洒着看似平常的色彩,却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生命画卷。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作为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为学生的写作搜集不断的掌声,这是最真切的鼓励。这种赞赏是对学生真实的个性化的言语生命价值的体认和尊崇,从而写作这件事便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成就和享受。

维特根斯坦晚年曾这样感慨:“只有在生命之流中,文字才有意义。”写作是一场生命的言说,只有真正回归心灵的发现,才能将写作变成一种内在的自我表达和交流的需求动力,才能由内而外地自主拿起笔来描绘生活。一个保有内在心灵力量的人,不但可以拥有充实而富有的精神世界和绵延不断的创造力,也会收获乐在其中的、充满幸福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冯骥才.冯骥才艺术随笔[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管建刚.一线表扬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4]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湖南:岳麓书社,2002.

作者简介:

叶燕雪,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098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