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核心的人才资源,也是教育界这片沃土上最宝贵的财富。青年教师更是每所学校的生力军,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青年教师素质高则学校素质高,青年教师能力强则学校能力强,他们创新肯干意识的发掘与发展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未来。而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信息化社会,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类资源,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将其迁移使之在年轻教师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便是此篇文章的思考指向。
关键词:库概念;青年教师;概念数据层;资源数据层;用户数据层
一、 针对青年教师的执教身份,建立起可信的概念数据层,让教师自信,家长信任
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执教经验不足,个人的能力素养也还未发挥到个人职业生涯的最高值,稍不注意就会显得很被动,较难爭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不少家长在认识上也难免存着“偏见”,对年轻教师不够信任、不够尊重,甚至还有些质疑,这无疑增加了家校沟通的难度。
不妨在新教师培训时,便要求青年教师们依据自身的能力、素养、特长、信念、荣誉等准备一张“自我概念卡”,将对自己、对学生、对教育的认知以文字的形式新颖用心地表现出来,新学期开学前,学校收集整合,作为“见面礼”打印分发给各班的孩子,鼓励孩子把这份礼物传递给爸爸妈妈,每学期不必重做,但要求青年教师依据自身的发展、观点的改变等等,常更常新,每学期做一定的添补与改动。这种崭新的对自身概念上的认识,既能促进青年教师怀有更好更高的目标,同样也方便学校、家长们更清晰地了解老师的特点、想法,从而本着尊重、欣赏的情绪,处理学校与老师、家长与老师间的关系。
二、 针对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建立起丰富的资源数据层,让备课有心,上课有底
单纯地以年龄、职称、荣誉为划分标准,要求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手抄教案,老实说除了可能捎带些练字效果,其他实在乏善可陈。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然而,由于当下电子教案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教辅用书泛滥成灾,教师们用于备课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在许多青年教师那里,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结果备课变成了“背课”,或者变成了“简单粗暴”的“抄教案”。不言而喻,这样的备课目标发生了偏离,形式陈旧单一,质量和效益低下。如何才能改进备课,使它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呢?
不妨充分利用青年教师接受新技术、新知识速度快、能力强的特点,由各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牵头,充分利用电脑“网上邻居”或云盘等技术支持,要求各年级的青年教师,每学期每人准备2单元课,做电子教案,但每篇教案都要做到如涉及引用他人的成熟教案,必须蓝字,并用括号补充标明自己对其设计意图的认识,并要求做出不少于50%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或预设生成等相关内容的补充,红字加粗。每周的集体研讨或在学校检查时做展评学习,学期中段前要求上传完毕,学期末做综合总结,假期里完成修改。这样不仅青年教师可以避免简单的“抄抄抄”,更能自主有效地进行针对性学习,并且能让学校的教学资源丰富起来,教学研讨从公开课落回到平时教学,集体备课时也更方便老教师们对“徒弟”对症下药地“传帮带”。这样的资源库一旦建立,每学年都是在上学年年轻人智慧教学的基础上整合再改进,年轻教师们既没有过重的负担,同样尽到了教学的心力,备课有心,上课自然有底,学校则拥有了教学资源的云库,一举多得。
三、 针对青年教师的执教经历,建立起互动的用户数据层,让个人成长,团队互助
好风凭借力,任何人的成功固然需要他自身的主观努力,也需要有一定的外部环境。传统地为青年教师提供公开课机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比赛,毕竟机会只属于一部分人,如何让竞争合作的关系网撒得更广些呢?
不妨利用电脑的群平台,建立“库”意识,让青年教师用户真正活跃起来,让教师们自发组对,组团学习,定期发些小的话题讨论,召集些自愿参与的自发小型比赛,像QQ群、微信群都有活跃度显示,学校不妨做好组织并在学期末参考着做些表彰。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好的外部环境——学校浓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教研环境、科学可行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与激励竞争机制等,不断地为年轻教师们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各种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搭建起支持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而走向成功的“新型大舞台”。
让“库”概念走进教育管理,让计算机技术融入教师培养,或许教育会变得更“现代化”,变得很“酷”。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库教学也正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时代产物。学生以网络为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探讨等学习活动,借此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取得创造性的学习成果,达到拓展知识视野发展学习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性目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来。网络进入语文课堂,也会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当然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把握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把握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缰绳,让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依然充满了浓郁的语文味。
作者简介:
臧静,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