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当今初中体育课程改革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客观地说,许多学校在开展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我们應依照实际情况进行严谨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正视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合理的对策,这正是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体育教学;初中体育课堂;改革问题
当今时代,青少年学生的体能素质水平不断下降,根据相关统计,从1985年至今,我国8~18周岁的学生群体体能素质每况愈下。不断改善并逆转这种趋势是体育改革的总方向,然而,当今体育教学中采取的一些理念与方法却是不符合改善学生体能状况这一问题的实际情况的。
一、 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单调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心理及思想倾向,在体育课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是改善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法则。然而,当前中小学生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他们往往倦于运动,倦于参加体育活动,这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当前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乏味、过于空洞导致的结果。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体育教学模式单调化,这是指在旧有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限制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会采取“一刀切”“体能素质达标”等较为蛮横的教学手段,教师往往要求身体素质不达标或不合格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锻炼,这会使他们对体育课产生厌倦甚至是抵触的心理,从而将最终无益于学生的正常成长及心理发展。
在教学中,我就非常注意这种问题。在要求学生进行锻炼时,我不会盲目将所有体能训练内容集中在一节或者是几节课上,而是会在每一节课的课堂上带领学生跑步、拉单杠、做仰卧起坐、玩游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尽早将体能训练带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以此增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体能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课堂互动及活动开展模式的探索,使学生时刻处在教师的关爱和帮助之中,可以显著拓展体育教学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促使其通过体育活动及互动训练潜移默化地达成体能训练的目标,以此真正增长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信心。
二、 体育教学组织纪律性不足
当前,许多学校的体育课堂均呈现出无组织、无纪律的发展态势,僵化的组织形式固然与体育课堂不符,但完全无组织的体育课堂却会使学生贪玩、好动的天性过度释放,这可能令他们在过分活跃的心理活动中养成散漫的性格,从而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危害。
对此,在体育教学中建设有组织、有纪律性的教学活动体系,无疑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强调纪律化的要求,可以帮助教师精确掌握当前教学环境,进而在教学中发挥课堂优势,以精确化、细致化的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育目标。基于上述理由,在教学中适当强调组织与纪律的重要性,这对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强化学生遵纪意识是非常有益的。
在教学中,我就采用了加强体育教学组织效率的教学方法。课上,我经常对学生强调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在带领他们锻炼身体并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以“铁”一般的纪律不断督促学生端正意识,进而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健康严肃、积极向上的上课态度,这种个人习惯及团队习惯的养成,对学生长大后继续坚持高效体育、终身体育的习惯无疑可以奠定极好的基础。
三、 体育教育目标不明确
当今时代,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往往过于空泛,教师通常很少制定、甚至是不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这就导致在体育课堂上经常出现如要求学生“自由活动”、“做广播体操”这类可笑的教学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哪还能从体育课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呢?
对此,教师应谨慎、客观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应确立目标主题,即将教学生学会一些必要的体育运动方法、技巧以及一些基础知识,注重强调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其次是应在确立目标的时候注重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将激发学生锻炼兴趣视为一切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最后是应当重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如在活动中开发学生智力、放松学生身心、为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等,以求努力实现体育课堂“高效”、“长远”、“有益”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对待不同学生,教师应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进行分层次的差别对待,这要求体育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身高、体重、运动素质等不同因素,力求令每个学生的个性及体能都能基于其自身基础得到很好的培养及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保持紧绷的状态却又不至于使他们感到厌倦,甚至是进一步使他们每个人都能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学目标、方法才是真正行之有效且客观、充实的体育课堂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应适应学生实际,寻找出一条适合当今时代发展轨迹的方向和方法,为了使学生真正从体育学习中受益,教师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发掘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探索出一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效、科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志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10(3):102-104.
[2]杨志康.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2):83-87.
作者简介:
马富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英才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