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写能力是学生“四会”要求中的重要内容,从小学阶段抓读写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读写能力主要的训练路径有:读中学写,摹仿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中思读,注意阅读中的材料积累;以读带写,熟悉由摹仿到创作的过程;以写促读,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读写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然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就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阅读——摹仿——创作——阅读——创作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读中学写,写中思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以此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 读中学写,摹仿文章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除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特点,让学生明白所阅读的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段,是如何安排通篇结构的。如指导学生阅读《北大荒的秋天》时,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分别找出哪些语句是写北大荒美丽的,哪些语句是写北大荒的,这些语句中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然后,再要求学生分组阅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这三个方面作者详写了哪个内容?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讨论明确:采用总分结构,详写了北大荒的原野,突出了北大荒的富饶,详略得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东西之后,可以结合具体的作文题目进行仿写。如在写作“家乡的春天”时,可引导学生在详写“家乡春天很美丽”这个内容,略写家乡的地点等内容。在描写家乡美丽过程中,可借鉴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应用。这样,家乡的春天形象才会更有活力,更有朝气,中心才会更加突出。从读中来学写,能使学生通过摹仿逐步学会怎样谋篇,怎样立意,怎样选材等,所以,这种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值得借鉴的。
这个阶段我们应注意:①仿写只适宜于学生习作训练的起初阶段,目的在于掌握基本方法,降低习作难度,通过仿写把学生引进写的“大门”;②重点指导学生解决“仿”什么的问题,教师要有预设,要有目的性。其实学生“仿”的东西都在课文里了,必须要求学生多读,在阅读中领会、把握。
二、 写中思读,注意阅读中的材料积累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美·华盛顿),在课堂写作训练中,我们应培养学生联想曾经阅读过的作品或文章的习惯,借鉴它们对精彩片断的描写、抒情等手法,运用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词语或句子来为自己的文章增色。如写“我最尊敬的老师”,就可以联想课文《师恩难忘》中的方法:先叙写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突出田老师教学有方。刘绍棠重点抓住老师的神态进行描写,人物鲜活丰满,文章在叙事基础上抒发对田老师的感激、敬仰、怀念之情。从写中思读,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在阅读中应注意资料的积累,因为古人说过“积学以储宝”,所以平时应注意摘抄、剪贴,复印典型的短文或段落,再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从而使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我们强调写中思读,目的在于在写的过程中读一读过往阅读过的文章,使学生认识到阅读历程的每一步都是积累,对将来的应用借鉴都是有好处的。
三、 以读带写,熟悉由摹仿到创作的过程
“对任何人来说,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张志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小学生由摹仿到创作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阅读量小了,知识面窄,要想写好文章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这是学生练习作文的必由之路。但是,读后仿写这仅是习作的初级阶段,如果学生老是“照葫芦画瓢”,就只能使他们的习作水平停留在起步阶段。所以,语文教师应引导多读,深读,广泛地读,了解更多文章的写法,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实现创新。还以写“我最尊敬的老师”为例,其实,梁实秋、贾平凹、汪曾祺、魏巍等名家都写过关于老师的文章,都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比较、借鉴。使他们认识到写人的途径是多样的,写人的方法是各异的,融人之长,彰显自我,开拓创新。
四、 以写促读,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会儿童学习,教会儿童使用一个人终生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苏霍姆林斯基)。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工具”是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种习惯,是学习能力,有了这些儿童才“会”学习。所以,在学生学习写作积极性提高之后,我们应要求学生在逐步摸索写作规律的同时,养成主动学习写作的良好习惯。具体说来,就是要让学生由被动训练变为主动练习,如写日记,写片断,写感想等。在写作中,如果遇到思维不畅,题材组合不好,语句平淡枯燥等问题时,应诱导学生主动去阅读,去学习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中的精华,通过阅读打开孩子们思维上的“梗阻”,通过阅读来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必先培养学生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读的习惯,首先要从课堂上抓起,对课本中的好词好句抓住不放,对课文的典型写法抓住不放。二是狠抓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既读有形的课外书,也读无形的课外书,不断增加生活体验。如课堂写作“家乡的春天”时,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春》和《绿》,收集古诗词中有关对春天描写的诗句,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還要在春天时节把学生带出校园,让学生走进春天,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有形的和无形的素材加以整理,便于应用。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有趣地读,主动地读,不断积累,养成主动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书读得多了,生活感悟能力强了,写作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将读与写分割开来,学生的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就将会受到严重的削弱,因此,只有将读与写紧密结合,注意教给学生一些读写的方法,才会收到“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之效。
参考文献:
[1]雷本顺.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能力培养的措施探析[J].阅读与鉴赏,2014,(12):169.
[2]封晓平,封平.依托课本读写结合[J].好家长(文教天地),2017,(07):113.
[3]茹洁红.语文课堂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J].文存阅刊,2017,(14):83.
作者简介:孙建兵,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昴圩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