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人生观、社会观与价值观都还未完全养成,社会实践经历少,对社会的责任感也不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从根本上逐步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知,让学生意识到“社会需要具备责任心的人才,我要为之努力!”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树立其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情操,升华初中生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社会责任感
一、 引言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引导,既取决于学生的外在表现,又取决于学生的内心思想,每个初中生的社会经历与生活环境不同,这就造就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化,教师应适时引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的帮助学生走上“正轨”,在这其中,政治教学起到了极大的关键作用,有着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效果,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应强化自身责任感,以新型的教育理念,响应时代的号召,完成对国家品行优良的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 结合教材内容,指引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
教材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对初中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完全脱离教材的要求,应依据教材本身,延伸出对社会的认知,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挫折的双重影响”时,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挫折,有些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倒霉,有的学生就会去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变现状等,同样的问题,不一样的思想观念造成的结果,差距也不是一星半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本身的案例,让学生联想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并对比展开积极的讨论,预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思路进行问题指引,另外,初中生阅历浅,本身经历的挫折有限,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励志的真实故事,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从他人的挫折经历中,代入自身情感,更正应对挫折的心态,同时,由自身出发思考:世界上有许多人比我们更不幸,他们不但坚强的活着,还在积极寻找自己的价值,试图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学生在这种强大精神的感染下,也就越发地热爱生活、笑对生活。
三、 以身作则,树立行为规范榜样精神
初中生思想单纯,容易按照周边人的行为习惯去模仿,作为初中政治教育者,教师应以身作则,从根源上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建立做好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下,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与诚信同行”时,教师本身就应该作为诚信的代言人,身先士卒地影响学生的诚信意识,不要说大话、空话,积极兑现自己的诺言,有的学生对政治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在课上睡觉、说悄悄化等,教师就可以采取鼓励机制,如果今天课上大家都能认真听讲,那么课下教学任务就会少布置一些,让学生暂时放松下来,一旦学生真的达成了教师的要求,教师就要说到做到,不要临时反悔、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课本要求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再比如: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本”,教师应转变自己独裁者的定位,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民主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养成团结意识,在学习“青少年怎样树立法制观念”时,告诉学生自己也不是无所不知的,在法学方面也在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生活中塑造自身好学、认真、积极进取的品格,另外,对于思想观念正确、考虑问题独到的学生多赞扬,在集体树立更多的榜样精神,以互相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进步,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成熟还需教师的循循善诱。
四、 打造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本身对社会责任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但是由于体验少,领悟能力也许会停滞不前,教师需建立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自身与社会的连接紧密性,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青少年怎样选择未来道路”时,除了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多加想象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肢体描述自己的未来状态,表达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想法和期待,有的学生想要做一名医生,教师可以为其创设,现有一名病患需进行手术,手术时长长达4个小时,让学生尝试是否能为帮助病患坚持下去,在课堂上用4分钟代替4小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培养学生的“医者仁心”。对于情境的代入,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有趣的环节,丰富情境内容,例如:学生在扮演医生急救时,教师代表医生助手,告诉学生,你的母亲已经给你打了很多电话了,但是现在患者状态很不稳定,看学生如何选择,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假设,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鼓励学生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激发学生奉献社会的情怀。
五、 結束语
对于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政治教学肩负重任,教师应结合学生特性和生活实际案例,以身作则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不辱使命的为国家输送出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凤玲.新课程体系下思想政治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本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02).
[2]陈伏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初中政治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作者简介:徐跃,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袁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