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实践中掌握熟练的研究方式方法。而现阶段在我国实施的新课改并不是对以往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物理教学永恒的主题,在教学中融入科学的教学思想正是物理课堂中教师遵循心理学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下面通过举例说明教学思想的重要性。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去粗取精;分析与综合
一、 理论联系实际
例1如图,当一束单色的光从空气照到玻璃板上(入射角i小于90°)。关于光在玻璃里的传播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入射角i的增大而增大
B. 随入射角i的增大而减小
C. 入射角i不变,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D. 入射角i不变,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减小
学生分析:对于前两项,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折射角r随着入射角i的增大而增大,故A选项正确;对于后两项,学生容易陷入如下的思维困惑:入射角i不变,当入射光频率增大时,它的折射角r减小,一方面易判断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n增大,根据n=cv可知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减小;另一方面光在玻璃板上传播的距离L也减小,而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t=Lv,学生认为由于分子、分母的值均减小,故无法判断其传播时间,C、D两个选项均错。
二、 去粗取精
例2如图,当AB间接入正弦的交流电,AB间电压U1=220V,通过理想变压器和二极管
D1、D2给阻值R=20Ω的纯电阻负载供电,已知D1、D2为相同的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0,反向电阻无穷大),变压器原线圈n1=110匝,副线圈n2=20匝,Q为副线圈正中央抽头。为保证安全,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值(加在二极管两端的反向电压高到一定值时,会将二极管击穿,使其失去单向导电能力)至少为U0,设电阻R上消耗的热功率为P,则有()
A. U0=402V,P=80W
B. U0=202V,P=80W
C. U0=402V,P=20W
D. U0=202V,P=20W
学生分析: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原理U1U2=n1n2可得副线圈两端电压U2=40V(电压有效值),从而加在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Umax=402V,这个最大电压由两个理想二极管承担,故每个二极管承受的最大电压U0=202V;阻值R=20Ω的纯电阻所消耗的功率P=
U222R=20W,認为选D。
三、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例3如图所示,a、b是一对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两板左侧正中央位置以初速度v沿平行于金属板的方向进入场区,带电粒子进入场区后将向上偏转,并恰好从a板的右边缘处飞出;若撤去电场,在两金属板间加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相同的带电粒子从同一位置以相同速度进入场区后将向下偏转,并恰好从b板的右边缘处飞出。现上述的电场和磁场同时存在于两金属板之间,仍让相同的带电粒子从同一位置以相同速度进入场区。对带电粒子在场区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带电粒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带电粒子将偏向a板一方做曲线运动
C. 带电粒子将偏向b板一方做曲线运动
D. 带电粒子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学生分析:正交的电场与磁场同时存在时相当于一个速度选择器,因电场与磁场单独存在时粒子分别从a、b两端射出(具有对称性),故初速度v恰好是电场力与洛仑兹力相抵消的合适速度,由此可见,粒子在复合场中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认为选A。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大同.注重方法自我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严育,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西贺州市昭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