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和责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材建设;实践
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和责任。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
一、 既是教材,谁来教?
谁来教授家庭教育的教材?我们的思考是可以有三种模式:1. 专家引导;2. 教师主导;3. 家庭亲子共读,教学相长。
1. 专家引导。学校经常邀请专家来给家长做讲座,不过专家都是带着他准备的东西来讲,虽然不乏正确,但是缺少针对。是不是可以请专家来之前,我们先了解当前家长面临解决的主要问题,再在教材中找出相应章节,然后請专家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备课。专家在讲座中对现有的家庭教育教材做一些理论解读、实例引证,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把诊问脉、释疑开方。这样的讲座站得高、说得准、讲得透,既可以增强家长对现有教材的认可度,又可以提高家长对现有教材的理解度。
2. 教师主导。家庭教育实施的主体现在大部分是老师,但优秀的老师不等于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苏州市教育局组织具有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经验、热爱并自愿从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或有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咨询工作经历并受到好评的学校德育干部、在岗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委托第三方教育机构集中举办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培训班,通过考核发给证书,并且对获得资格证的教师进行定期进阶培训、定期验证。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3. 亲子共读。家庭教育的教材既是教材又是读本,家庭亲子共读是我们最希望看到最有时间保证的教学模式。父母应承担抚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和使命。父母如果把家庭教育对象指向孩子,而自己不进步、不读书、不成长,就很容易成为反面教材。学校通过“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评比、“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评比等系列活动来推动家庭亲子共读教材,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教学相长,让快乐阅读的习惯伴随着孩子,伴随着每一个家庭。
二、 既是教材,教什么?
有了教材,还要问教什么吗?我们的思考是:意识大于能力,能力大于知识。
《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由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组编写,内容包含生命常识、生活常识、学习常识三大主题,以案例故事、智慧分享、现实情况、拓展阅读等形式让家长们了解、掌握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大致特点、问题应对策略以及实施这些应对策略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内容覆盖面要尽可能的广,如果家长没有学过足够多的知识,就会在不同程度上误导孩子。
不过,我们要意识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家庭教育教材教学中,要树立一个观念:意识大于能力,能力大于知识。正如,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婧娟所说:“苏州实施家庭教育课程不是要教给家长多少知识、方法,而是为了激发广大家长学习的自觉性,是为了让父母觉得教育孩子是自己的第一责任,激发父母这种教育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
三、 既是教材,怎么教?
家庭教育读本既是读本,也是教材。如何体现教材的教学有效性?我们的思考是:形式要侧重体验活动,注意区分边界,建立评价体系。
轻说教重体验的活动。教学中变案例的解读为互动的体验,将一个个“案例故事”编成戏剧小品由学生角色扮演,将“智慧分享”专家解读变成一个个可供争辩的话题组织讨论辩论,将“现实情况”的静态呈现转变成社会调查的动态获得,将“拓展阅读”的内容变成小手牵大手的亲子共读合家欢,总之,将说教灌输变成体验活动,融入拓展训练、团队活动、主题探究。
分清学校和家庭的边界。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是道德教育,目前的家庭教育重点错位,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孩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是给学业学习提供经验背景,而不是直接代替学校文化学习。现在的孩子缺的就是真实生活的体验。
建管理和评价的平台。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评价体系对父母进行积分评价:学校组织家庭教育知识问卷测试、家庭教育技能比拼;组织“好家长”评选、家庭教育故事讲演;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入孩子对家长的评价,搭建孩子对家长评价的平台;还要重视通常意义上的被评价者、也就是家长的自主自觉,通过家长的自我发现、自我评定、自我矫正,以自我评价推动家庭教育中的自我发展与自我超越。评价不是比较、选拔与淘汰,而是互相学习、自我激发与促进,通过系列发展性的评估激发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四、 既是教材,怎么变?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未来的家庭教育教材走向怎么样?我们的思考是:家庭教育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结合,以理论为指导,具体处理家庭问题。理论是普遍性的原理,而家庭教育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必须把抽象的、共性的理论同家庭实际相结合,推出个性化、层次化、多样化的教材版本、案例、方法,来具体推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类最早的第一教育,与家庭情况相结合、从家长和孩子实际出发的个性化教育往往能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所以,在苏州市运行式启动和推动家庭教育后,学校更要在随后的工作中要用个别化的、差别化的、私密化的方式来推进家庭教育,用好家庭资源,促进孩子更好成长。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如果把教育比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社会是土壤和空气,要对孩子尊重并给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播下求知、求善的种子,是孩子成长的最早的港湾,而学校教育则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向上的能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每个家庭都和谐美满时,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就组成了一个和谐而上进的社会,为孩子成长、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殷飞.对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材编写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王东华.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浓缩为六句话[J].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
[3]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务是家庭建设[J].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15日第5版.版名:两会E政录.
作者简介:华兵,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