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策略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策略

摘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年涌入城市,他们的孩子则交给老人或者亲戚代为照顾,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留守儿童极易表现出胆小、敏感、人际关系淡漠、不良情绪等不良人格特点,有的在处理同学关系上偏激、自傲,常常与同学闹不团结,甚至听不进老师与监护人的劝告,一意孤行。有的学生沉默寡言,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由于长期与父母不接触,亲情往往比较淡漠,对他人也会产生一种厌倦感,不能融入集体。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习方面的问题

由于长期在外打工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留守兒童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一方面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定位认为不会有多大出息,长大一样是出去打工,很多学生也就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无用,待在学校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这些孩子过早地离开父母,由公公婆婆或者爷爷奶奶照顾,这一特殊的监护人群体大多是年纪比较大,文化水平比较低,在学习上无法帮助与引导孩子进行学习,也就造成了这些孩子在家中的学习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他们在学习上会出现吃力跟不上的现象,或者直接放弃学习的现象。

二、 缺乏安全感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严重的亲情缺失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亲子关系的缺失,直接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焦虑、紧张,在班级里无法与其他孩子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只是通过电话,而很多时候也只是要钱,父母关心的只有学习,长此以往,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长期缺乏亲情呵护,在一个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很多孩子不会去关爱别人,不懂得感受爱。当遇到困难想要寻求帮助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会让他们产生心理失落感,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从而养成胆小、敏感的性格。安全感的缺失,孩子在班级交往中会出现格格不入的现象。

三、 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大多处于儿童期,这时候的孩子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看到其他同伴与父母朝夕相处,而他们自己的情感却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怨恨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致使他们缺少最亲密的关爱体验,安全感的缺失会让他们不信任别人,对别人产生敌对情绪,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不听话、不礼貌、喜欢恶作剧。喜欢和别人对着干,不愿意听从长辈及老师的教育,总是把老师的话当做耳旁风甚至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经常把自己放在别人的对立面上,与老师同学的关系都很紧张。

针对留守儿童出现上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为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首先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父母姓名、工作地点、工作方式、联系方式、监管人的联系方式等要调查清楚,记录他们的思想行为、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心理品质等,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另外对留守儿童档案建立的过程中,也是对他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与干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一个持续动态的关注。

二、 实行家长代理制,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实行家长代理制,切实关注这些孩子,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亲情的缺失,很容易产生价值判断错误,个性心理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在他们的学习上主动承担起父母的角色,积极引导帮助,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主动走近他们,让关爱滋润他们的心田,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在一些事情上,在“平等”的名义下,甚至可以给予特殊的照顾,留更多的爱给他们,给这些孩子一些情感的慰藉,心灵的依靠。

三、 开展班级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平等中享受关爱

每个人离不开环境,健康的心理更是在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小学生最需要的是来自周围同伴的认可,与同伴正常交往是他们归属需要满足的表现,这对小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留守儿童缺少爱的关怀,因为长期亲情的缺失导致不良人格,不能融入集体,各班主任需要花费更多的耐心去关心留守儿童,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快乐成长。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避免在孩子心中贴标签,让他们在认可与赞扬中获得自信,积极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抱着对学生的美好愿望去面对留守儿童的辅导工作,用真诚来感染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首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往,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模仿,人际关系在他们的交往中形成。班级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主题班会就是其中一种,在课上或者课下利用契机对孩子在集体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班主任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点,让留守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寻找缺失的归属感。

四、 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要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老师通过班主任日常对留守儿童的辅导记录,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针对出现的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社团,让留守儿童抱团取暖,开展活动,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针对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特点,通过单独谈话个别辅导,以及团辅活动,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学校设立心语信箱,为学生心理问题的倾诉提供环境,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愿意说,找人说,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种种学习或者生活上的问题与困扰,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排解与引导;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建立与父母的联系,寻找缺失的爱。

教给学生心理调节,心理健康保健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宣泄,学会自我调节,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另外,教师还要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心理课让他们认识情绪,进而学会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当他们遇到情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保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帮助他们增加适应性与耐挫性,进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五、 家校互动,促进教育更好发展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除了学校之外,还需要与家长相联合,形成家校合力,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很多年轻的父母,由于知识的缺乏,环境的影响,只会片面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是代表一切都好,成绩差则全盘否定,长此以往,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产生叛逆心理。这就要我们学校不光担负学生的成长,还要关注家庭教育。与家长建立联系机制,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让远在他乡的父母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利用节假日,对家长开展孩子的教育讲座,让他们更多认识自己的观念与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让他们转变认识。鼓励家长与孩子多沟通多联系,多打亲情电话,多写亲子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大家集中各种力量,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用真心、细心、耐心、用心去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大手牵小手,一起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许娜,江苏省句容市,江苏省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55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