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考试周刊

浅谈“解决问题与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解决问题与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对学生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课堂主权交还给学生,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观,在课堂中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探究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解决问题;探究问题;探究能力

早在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大声疾呼要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未发现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精神。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激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掌握思考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呢。

一、 创设氛围 增强探究的信心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展开的交互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与共同发展。一堂成功的数学教学课,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与互相信任,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我主观意识,挖掘学习潜能,锻炼创新思维。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氛围的创设,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并树立起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适当鼓励学生,拓展探究空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大胆猜想、捕捉灵感,鼓励求异。在探究中表现自我,实现个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究性学习。

二、 亲历操作 体验探究的乐趣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见,亲自参与实践是何等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探究能力。例如,在讲授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让学生预先准备好大小不一的圆柱形罐头,将外面标签纸剪开,让学生观察其形状。在裁剪过程中,学生沿着高裁剪,即可得到矩形(或正方形);沿着斜线剪开,即可获得平行四边形。在动手操作后,学生即可认识到圆柱侧面展开即可获得矩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如此一来,求圆柱的侧面积就变得容易多了。在以上课堂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此简单的操作,即可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具体实践,获取数学规律。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还能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其空间观念,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注重设计 提高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提倡学生自由探究,自由创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表现机会。

1.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对其中所隐藏的“问题”,教师不应简单地给出,而应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因为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白兔要去买胡萝卜,被狐狸五兄弟的萝卜广告弄糊涂了,广告分别是老大的240元可买40个;老二的480元可买80个;老三的4800元可买800个;老四的60元可买10个;老五的24元可买4个,小白兔到底该买哪家的胡萝卜最合算呢?教师可让学生帮助算一算,通过计算后得出每家胡萝卜的单价是一样的,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比较这几个算式;从中发现它们的规律,这样不知不觉地引入《商不变的规律》,这样的引入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有问题,才会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展。开放性、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体验数学的魅力。例如:学完《长方体的认识》,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三种不同长度的小木条,长度为8厘米的有12根,长度为12厘米的有8根,长度为16厘米的有4根,请问用这些小木条能搭成几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问题的开放,答案的多样,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探究空间,训练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四、 知识应用 体验探究的成功

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究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应用知识,使其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实际生活的道理。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其主动尝试自主解决,学会从数学角度看待问题,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此探索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学生不仅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更要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尝试挑战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教材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差异。如:让学生计算教室四扇窗户窗帘的用布量,每扇窗户高2.5米,宽3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布?一般学生会解答2.5×3×4=30(平方米),这是四扇窗户的面积,窗帘的大小至少要遮住窗框才能避光,为了美观,窗帘上端有皱褶,下端有垂落……同学们兴致极高,不但拓展了探究空间,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解读[S].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

作者简介:康妙英,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紫泥中心小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71155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