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范娟娟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历史上起源较早的民族音乐,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先民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宝贵的精神人文财富。在现阶段的初中课堂音乐教学中,挖掘民族音乐的内在魅力和丰富内涵,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身为华夏儿女的优越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还可以使优秀的民族音乐在新一代身上得到繼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音乐  课堂  培养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227-02

音乐是表现人类情感的,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培养音乐欣赏和培训评估的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受到世界崇高音乐艺术的高尚情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的责任更为重大,发掘民族音乐之美,将中国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民族音乐概述

民族音乐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在劳动人民中传播,反映再现的是民间生活,常通过民歌、民谣等形式流传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民族众多的国家,在我国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因为历史的原因、生活地域的不同、生产习惯的不同,都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音乐风格。比如,生活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藏族、回族、东乡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具有高亢明亮、宽广雄厚的艺术特点。例如,在笔者的家乡甘肃临洮就有一种非常典型的民族音乐:花儿。临洮花儿主要有洮岷花儿和河州花儿。花儿的唱腔优美、声音宏亮,歌唱的对象广泛,演唱的时间地点不限,除了在每年固定的花儿会上演唱之外,人们还可在山道上赶路、野外放牧、田间劳动、红白喜事、农闲时节时演唱。花儿会,俗称唱山,大多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地方,如紫松山、玉井峰、南屏山等景区。花儿常见的曲令有:脚户令(河州三令)白牡丹令、水红花令、六六儿三令、尕马儿令等,最具特色的是主要流行在临洮南片的马家窑、潘家集、苟家滩、三甲、衙下集、玉井、西坪、陈家嘴一带的洮岷花儿中的莲花山令,演唱方式为分组搭班对唱,每组有一个核心人物——串班长,起编词、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一首花儿每人轮唱一句,结尾处是“花儿哟,两叶儿哟!”的齐声唱,气氛十分热烈;而在祖国的南方因为气候湿润、阳光充沛、风景秀丽,生活在那里的壮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则具有委婉、秀丽、悦耳动听的特点。华夏儿女在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创作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音乐,它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宝库,记录和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  在课堂音乐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美的内涵,音乐的美体现在听众聆听的过程中,听众被音乐中的“真、善、美”的思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们理解音乐主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拓展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交流活动中,充分发掘学生特长,增加学生的参与面,增加学生的自由空间,通过演示故事情节的方式,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让学生亲身体验并鼓励他们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旋律中体验美、感受美。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有较大的提高。例如,教学“让我们一起划桨”的可通过多媒体展示高山、蓝天、碧水、草原的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用优美的旋律,让学生们聆听,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美的情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歌的含义,也更好地品味美,由于学生内心平静,悠然之美产生,美好的音乐形象也将深深地烙在他们心中。

3  在课堂音乐中将民族音乐与审美情趣结合

每一支歌曲,每一首音乐,都包含着思想和审美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尽量做到:一是民族音乐审美教育应有倾向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把握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特点,有倾向地进行民族音乐的选择。针对笔者面对的都是初中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认知能力、欣赏水平、审美意识已有了一定基础,渐渐能感悟民族音乐的美感,这时,笔者就选择歌词美、节奏明快、旋律动听、形象鲜明的乐曲。比如《斑鸠调》《太阳出来喜洋洋》《茉莉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音乐内在的美。二是民族音乐审美教育应有技巧性。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创建要做到动静结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教学多媒体,有了PPT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可以对民乐有更多的感知。老师还可以带上实物乐器现场示范,来激发学生主动亲近民乐的兴趣。三是民族音乐审美教育应有选择性。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炎黄子孙的理想追求和音乐梦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些音乐作品反映了华夏儿女的悲欢离合,生动再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歌唱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讴歌了生死离别的伟大爱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选择地安排一些流传范围广、群众认可度高、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指导学生欣赏、交流、学唱。特别是针对学生兴趣,引入地方艺术形式“花儿”,制作专题课件《花儿在临洮》,详细介绍临洮花儿的来源及历史,流派分类、主要艺术特点、演唱形式、常见曲令等等,现场播放一些地方电视台拍的专题片,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身边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4  拓展音乐教育视野,注重民族音乐的传承

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就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尽一切可能提供不同类型、风格多样的的音乐体验,在欣赏课时,可将“秦腔”等地方戏曲引进课堂,尽力开阔学生的欣赏视野,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民族音乐的人性美、场景美、歌词美和风格美,让民族音乐得到传承。

5  结语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充分挖掘民族音乐内涵的美,把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作为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让民族音乐的美妙旋律素绕在课堂上回荡在校园里流淌在整个社会中,使我国的民族音乐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33.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 临洮县志编纂委员会.临洮县志(1986—2005)[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783-78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95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