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家族企业

企业家精神与商业周期的把握

企业家精神与商业周期的把握

郑宏泰 高皓

从胡氏家族多代人各自奋斗又各有际遇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整理出成功企业一些较为典型的特质和精神面貌。

(一) 渴望摆脱贫穷生活是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立志创业的主要推动力。虽然有关胡社生的资料不多,也不能视他为企业家,但他为了摆脱贫穷,离乡背井到香港谋生,才能为胡忠一代创造了截然不同的成长及发展环境。到胡忠当家作主时,他决心创业闯天下、打破现实局限的主要动力便是希望可以给家人带来安稳丰裕的生活。不过当胡忠把创业计划告诉母亲时,老一辈以做生意风险高为由加以阻挠,但他却锲而不舍,最终成功达成心愿,并取得了骄人成绩。

有研究者对胡忠的表现有这样的评论:“他 (胡忠) 有摆脱最底层生活泥淖的决心。我们看到他读英文、做兼职,一天最多工作十八小时。肯努力,又肯运用智慧求财富的人,在我们的社会肯定有前途。”(齐以正,1980)其实,很多企业家并不是生下来便胸怀大志、识多才广的。他们决心为自己或家庭打拼最原始的动力,莫过于对当前生活的不满,并义无反顾地、努力不懈地将改善当前贫穷生活的信念付诸行动,屡败屡战,从失败中学习,最后以竟大成。

对于承继一代的企业家而言,摆脱贫穷或许不再是支持他们奋发上进的动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希望可以在祖辈、父辈的基础上,一展抱负,将家业发扬光大,并证明自己并非“二世祖”的动力。尤其在分家或接班之后,由于他们教育水平的提高,见识和接触面较广,关系网络也更完善,因此可以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注入新元素。虽然两代创业的动力有所不同,但他们必须同样勤奋和拼搏,这是一种持之以恒、辛勤工作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第三代胡文瀚、胡应湘和胡应滨等,在自立门户后其实也极为“勤奋”。就以胡应湘为例,从他创立合和實业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仍坚持努力工作。朝九晚五的工作只能是“打工仔”的“专利”,对企业家而言,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而且他们不以为苦,并乐此不疲地在工作中实现自我。胡应湘便常自嘲是个“工作狂”,还戏言需要不停工作来“赚钱还债,养妻活儿”(刘应斗、祁隆,1997;张剑虹,1992)。

(二) 敏锐的商业触觉是成功企业家必备的条件,但如何准确拿捏则极具挑战。最初,胡忠选择学习驾驶汽车,就是认为汽车这种新兴的交通运输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之后他独资经营“红牌的士”实践了自己的商业理论,1934年经济不景气,胡忠仍不失信心,了解经济周期起落有序,决定趁低价吸纳其他“的士”公司。 当一年后世界经济复苏时,胡忠得以迅速崛起,成为运输业巨子。1966年,香港地区改革“的士”运输业,令行业出现结构性转变,胡忠察觉行业未来竞争激烈,加上扩充的空间有限,于是决定“弃车转行”,尽售手上“的士”,改投地产业,为家族生意翻开新的一页。

胡文瀚、胡应湘和胡应滨等人的商业触角不亚于其父。如胡应湘在1966年察觉到“单头的士”的出现会令行业风光不再,也看到物业地产市场方兴未艾,不但游说父亲将资金转投地产业,在自立门户后也向地产业进军。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内地改革开放时,别人看到的是处处落后,他看到的却是巨大商机,所以全心全力投入其中,起道路、建电厂,赢得“基建大王”的美誉。而早在1983年,胡应湘已提出兴建港珠澳跨境大桥以贯通香港、澳门和粤西地区的计划,在经过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及两个特区政府商讨规划后,大桥最终在2018年底落成,前所未见地改进了整个珠江三角洲的交通面貌。虽然胡应湘没有参与大桥的建设工程,但他快人一步看到优势,已足以反映他目光如炬的企业家精神。

(三) 单凭商业触角,而没有创造性的企业家精神也很难推动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被视作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Gilder, 1984)。胡忠可以在“的士”行业中鹤立鸡群,与他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的作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举例说,他曾针对早期“的士”无法识别是否载客的设计缺陷,在“的士”车顶安装了连接收费打表的灯号,方便乘客识别和司机营运,而这种改良方法日后更变成了国际标准。

胡应湘在楼宇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也有一定的创新概念。在楼宇兴建方面,胡应湘最为人传颂的事迹便是他成功地采用“滑模建筑技术”,以惊人速度完成当年全港最高建筑物? 合和中心。他在投资策略上引入当时的前卫方法:BOT模式(兴建、营运、转交),对于推进发展中经济体大型基础建设帮助良多,这一创新方法也成为胡应湘能够登上“基建大王”宝座的关键,日后在亚洲和东欧等地被广为学习运用 (吴慧红,1992)。

(四) 风险承担既是企业家胆色和勇气的考验,也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判别指标。胡忠刚刚创业时,便要面对重重困难。最初,胡忠东拼西凑才筹足资金,与友人合股购入第一部红牌“的士”,自己做老板。可是,红牌“的士”竞争力不敌正牌“的士”,经营上十分艰苦,胡忠与友人始终无法扭转亏本的恶运,结果赔本结业,输掉了辛辛苦苦存下来的资金。胡忠并没有因为生意失败而退缩,创业的心依然坚决,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胡忠再接再厉,最后才获得成功。创业家应该有这份承担精神,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及其带来的一切后果,并在检视成败因素后,决定继续坚持还是另谋出路。

不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同样要面对风险,并须作出承担。胡应湘领导的合和实业自上市后不断壮大,可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股灾中却一度陷于困境,80年代在内地的建设工程其实也充满风险。而更致命、打击更大的当然是在泰国及印尼的投资,不但投入的资金庞大,卷入的是非也极多,最后还以烂尾收场,令合和实业一度债台高筑。幸好那时合和实业在内地的投资已进入丰收期,才能够支撑公司继续发展,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亚洲金融风暴中没顶。

(五) 企业家并非全能全知,他们无法保证企业的运作一定成功,但只要能准确拿捏商业周期,就能化险为夷、乘势而起。企业家在做决定时,只能凭借已知的客观事实,结合个人的经验和商业触角,审慎行事。而决定本身便包含一定的冒险性:决定正确,获得利润和荣耀;决定不正确,便会亏本。无论如何,他们必须为自己的所有决定负责,从经验中学习 (trial and error),并正面地、积极地处理问题,带领企业脱离困境,朝正确方向航行。

从胡氏家族崛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家族企业能够拾级而上,并且持续发展的因素? 企业领导者可以洞悉行业的商业周期,再将它与企业结合,使企业能够乘风破浪。当行业成长时紧抓在手,到周期衰退时尽速撤离,转投另一新兴行业。简单地说,胡忠在“的士”业方兴未艾时加入,过程虽有波折,但当行业成熟时便能获得丰厚回报;到行业发展空间萎缩,即生命周期由盛而衰时,他迅速转行,将资金改投那时方兴未艾的地产业,而当行业逐步成熟后同样取得更丰厚回报。

如果企业家经营时能充分配合商业生命周期,家族和企业自然会顺风顺水,家族成员的努力也就事半功倍。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只有具备高度商业触角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才能较为准确地拿捏商业生命周期的兴替脉络。在行业萌芽时播种,成熟期收割,在衰退期来临前转到新行业去,这样才可以持续不断地将家族企业推上一波又一波的高峰。可是,现实中,有多少企业家能够做到因时制宜、计算周详?强如胡应湘,也有“看错市、行错棋”的时候。问题是企业家必须为做错决定而承担后果,这便是企业成败兴亡的关键,也是市场运作的铁律,不是个人主观意愿可以转移的。

最后,回到胡忠家族连载案例开始时提及的重大问题上,让我们提出一个合和实业成功私有化和胡应湘与胡文新“父子不和”之说甚嚣尘上的注脚。我们认为,家族内部关系总是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有关传承接班的绸缪也比我们表面看到的深远。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当下胡应湘与儿子之间种种似乎“不太协调”、难以解释的状况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种批判性的存疑态度,思考其中或许有长远擘划与另有计算。当前未能找到答案的,或者可留待时间证明,不一定要此时此刻便给出答案,这也是研究家族企业发展耐人寻味,也令人回味之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9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