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爽
摘 要:自义务教育推行以来,农村基础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全科教师培养政策即是这一背景下推行的新举措。但从目前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教学现状来看,知识结构、实践技能及自我发展的能力现状仍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关系着农村后续教育事业的有效建设。因此,现结合农村小学教学背景,针对全科教师的能力构建现状展开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期带来新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 全科教师 能力建设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231-02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解决教育基建滞后问题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需求下,“全科教师”这一概念开始在农村地区小学阶段迅速推行[1]。所谓全科教师,即负责完成各科教学的综合教师,能够由根源上解决农村小学教师团队结构混乱、资源短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全科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与专业建设程度极大地决定着最终教学成效,尤其对于行为思想构建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全科教师能力的优劣可对学生的后期发展势态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现针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能力现状与对应提升策略进行探讨,旨在辅助填补农村教育缺口,完善农村教育基础建设。
1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能力现状分析
(1)理论知识结构不全,教学缺乏针对性。
对于农村小学教师而言,理论层面的知识结构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向:一为文化知识积累,具体指人文社会方向的基本常识性理论、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等教育工具类理论等,同时在语言逻辑与表达方面也应具有一定积累,以免在教学工作中出现词不达意等现象;二为学科专业知识积累,具体指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依照能力方向的不同,还可选择性涵盖美术、体育、计算等副科;三为农村基础社会常识,具体指乡村文化导向下的生产、生活知识,以便在教育事业中深度扶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2]。
但就目前農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理论知识能力现状来看,结构不全、知识点散乱等现象普遍存在,以致在实际教学中时常出现教育偏科等情况,不利于全科教育功能的高效发挥。例如,部分农村虽设置全科教师岗位,但实则为单科教师兼任其他科目教学,实质意义不强,在其他学科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全面发挥。同时,部分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均以相同套路展开形式化教学,对于不同需求缺乏针对性方法进行满足,致使教学效能流失。
(2)实践协调能力不足,教学缺乏灵活性。
从实践层面上看,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能力范围应包含以下几个方向:一为不同学科的实际教学能力,具体指能否熟练使用普通话、能否有效完成各科教学方案设计及应用等,关系着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二为面向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具体指纪律监管、品德教育等,同时包括挖掘学生兴趣倾向与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发挥协调功能;三为农村生活能力,具体指在执教过程中快速适应农村生活环境,从而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教学工作[3]。
但就目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协调能力现状来看,教学手段混乱、组织管理不当及生活能力低下等问题普遍存在,教育操作功能难以发挥。例如,部分教师对于农村小学学生实际需求把握不到位,在方式方法的应用中无法迎合学生兴趣,或是无法采用适当管理手段,教学纪律混乱散漫等。
(3)学习能力亟待升级,教学缺乏递进性。
除常规教学功能发挥外,教师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与教育研究能力的进阶,具体指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完成课程建设,以及如何在现有教学能力基础上进行再造,从而实现教育水平的不断升级[4]。但受自身意识与发展环境影响,大部分农村全科教师主要将精力放在当前教育模式的适应中,对于突破现有格局则并未予以过多重视,导致教学能力难以出现明显递进,甚至在套路化应用过程过程中出现后退。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教育基建不足,全科教师难以及时获取研究所需文献资料,加上教学任务繁重,基本不具备能力升级的空间;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缺乏明确规划,习惯于沿用固化套路,难以学习并消化新的教学思想,缺乏递进教学意识。
2 提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能力的相关策略
(1)以农村小学具体教育需求为基准,完善理论知识构建。
不同地区及不同学级的学生在教育需求方面的特点也各不相同,要保障教学工作的灵活性、变通性,还需要由结合实际需求的方向出发,逐层完善理论知识的构建,推动教学能力的提升[5]。一方面,有序规划不同科目的知识构建,根据学科特点,找出更易被学生接受的切入点,形成逻辑脉络,填补潜在短板,直至完成巩固修补过程。另一方面,由教育部门加以干预,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中,根据实际教育需求,重新进行培养模式建构,在课程的设置上兼顾多方向、多环节,使教师的各项科目理论知识均能通过相关标准考核,从而确认能力达标。最后,可通过设计对应的评价标准体系,帮助教师及时对应参考标准,找出自身知识体系的短板所在,并加以针对性的修补填充,以高质量、高标准的教学能力完成全科教学。
(2)以教学课程具体应用路径为导向,拓宽实践训练渠道。
为提升农村地区全科教师在实践操作中的能力,应切实以不同科目的具体应用路径为导向,通过系统且有序的实践训练渠道,逐一进行职业操作能力的巩固与完善。一方面,在设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时,可结合不同科目的具体应用需求,提高实践训练在课程中的占比,教师透过相关教学案例分析指导,结合自身理解与经验总结,在实践中尝试开辟全新的教学道路,如应用新方法、新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得以增长。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教育部门可结合当前教育现状,为小学全科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操作渠道,如带领全科教师群体观摩优秀教师经验分享会议、在公开场合开展试讲活动等,旨在通过灵活化的实践过程,获取更多课堂以外的经验,从而填补手段滞后的缺口。
(3)以教师个人未来职业发展为目标,提升全科教学质量。
对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而言,教学能力的增长不仅是为了推动农村教育建设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是为了个人良好的未来职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全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严密结合自身能力短板所在,以针对性的素养培育方案完成研究学习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可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信息技术等,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资源信息补充,开拓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渠道。例如,教师可利用网络载体,通过上网课等形式不断实现在职深造,同时促使农村教育工作与现代化教学工具产生深度接轨。另一方面,教师还可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实践经验,整理为不同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描述与研究,形成专业报告,并结合报告结论找准提升方向,推动全科教学质量的根本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过大的时代背景下,要从根源上扶持农村教育事业,还需由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方向着手,全科教师的培养也正是来源于这一目标。基于目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能力上的短板所在,需要找准教育升级方向,把握关键点,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能力提升重点与实际教育需求相结合,进而推动农村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晓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6):227-228.
[2] 卢立涛,李媛媛,袁丽.我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基本态势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138-143.
[3] 吴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9(27):64-66.
[4] 曾锐.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J].文教资料,2019(23):170-171.
[5] 秦小健.民族地区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索[J].大理大学学报,2019(17):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