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随着我国人居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家庭装修的日益普及,“地漏”一词已进入大众语言生活领域。《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对“地漏”的解释为“实验室、厨房、浴室、厕所等地面上设置的排水孔,和下水道相通。”《现汉》所释之“地漏”属于“排水孔”,似乎并非人们所熟知的家装材料“地漏”。运用生成词库理论加以考察,会发现二者的物性角色存在很大差异。为方便讨论问题,我们将前者称为“地漏1”,后者称为“地漏2”。
构成角色上,“地漏2”的材质有铸铁、铜合金、不锈钢等,而“地漏1”不是由某种或某些材质制造的实体;“地漏2”内部结构较复杂,包含若干构件,而“地漏1”不是由构件组成的。形式角色上,“地漏1”形成后不可移动,而“地漏2”的位置是可移动的;不同地漏2的形状各异,但没有一种地漏2能够被描述为“孔状”。施成角色上,“地漏2”是制造出来的,而“地漏1”是凿开的,因此,“地漏2”与其他产品名词一样,可以与“生产”“购买”“质量”“价格”等搭配,而“地漏1”则不行。可见,作为实体的“地漏2”是无法归入“排水孔”这一事物类的。[1]《现汉》对“地漏”的释义,只适用于建筑的初始结构,无法涵盖当代语言生活中高频使用的“地漏2”。
也有一些语文辞书在“地漏”词目中对“地漏2”进行了解释,但具体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如《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和《两岸差异词词典》的释义均涵盖了“地漏1”和“地漏2”。前者将“地漏”解释为“厨房、浴室、厕所、实验室等地面上设置的排水孔,与下水道相通。也指置于排水孔上的排水器具,主要用于防臭、防堵塞。”后者更为明确地分立了两个义项:“① 建筑物地面上设置的排水孔。② 安装于地面排水口处的有过滤作用的装置。也叫地漏盖。”[2]《中华现代汉语词典》在“新词新义”部分只解释了“地漏2”:“厨房或卫生间里地面与下水道的接口装置。”我们认为,关于“地漏2”的功用义描述和上位概念的选择,这些释义都还存在一些不足。
谭景春(2012)指出,用品类名物词的释义主要由用途、形状、材料三要素组成,在这三个要素中“用途”最重要。关于“地漏2”的基本用途,上述三部辞书表述有别,但概括得都不够准确。《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认为“地漏2”是排水器具,但主要用途是防臭、防堵塞;《两岸差异词词典》对“地漏2”用途的描述是“有过滤作用”,未言及它的排水作用;《中华现代汉语词典》则没有明确提到“地漏2”的用途。
相关国家标准对“地漏2”用途的描述是比较具体的。根据国家标准GB/T16662—2008《建筑给水排水设备器材术语》,“地漏”是“接纳并排除地面积水的附件”,国家标准GB/T27710—2011《地漏》也将“地漏”定义为“接纳并传输地面积水至排水系统的装置”。可见,“地漏2”的主要用途还是排水,“防臭、防堵塞”等是其附属功能。同时,由于排水管、排水栓、冲洗阀等部件的功用都是“排水”,若仅用“排水”来概括“地漏2”的基本功用,有些失之笼统;而且“安装于地面排水孔处”这一形式特征也是由“地漏2”的特定功用决定的。因此,语文辞书中对“地漏2”的现有释义存在着用途信息量的缺失。“地漏2”的用途区别于其他排水部件的重要语义成分有二: 一是用途的实现方式为“承接”;二是用途的关涉对象是“地面积水”。故可将“地漏2”的基本用途描述为“承接并排除地面积水”。[3]
关于“地漏2”的上位概念,上述释义中的“附件”“器具”“装置”“接口装置”究竟哪一个更适用于语文辞书?“地漏2”是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把它归为“附件”是符合科学事理的,但“附件”又是个义项较多的多义词,且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来指某些文件,用它来做用品类名物词的释义元语言对语文辞书而言不大合适。“器具”的概念较为宽泛,且一般不与“安装”搭配,而“地漏2”常与“安装”搭配,二者的组合义有别。“装置”指“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能的部件”(《现汉》第7版),“地漏2”恰属于排水系统的“部件”,且“构造较复杂”,“防臭、防堵塞”等次要功能是其“独立功能”,同时,“装置”和“安装”的搭配也非常自然,因此语文辞书选择“装置”作为“地漏2”的上位概念是比较合理的。然而,根据内涵概念“应该从含义已为人熟知的上位概念出发”(维斯特2011)这一术语学原则,以“接口装置”这一复合概念作为“地漏”的上位概念是不妥的。
从事理逻辑上说,是先有“地漏1”,再有与之连通的“地漏2”,因此,在对“地漏2”的释义中,应体现“地漏1”和“地漏2”之间基于通连关系的语义联系。从读音上看,“地漏1”在口语中常常儿化,而“地漏2”作为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的术语,一般不儿化,这种区别可在读音标注上予以呈现。
综上,我们建议《现汉》在保留“地漏1”释义的同时,可增加一条对“地漏2”的释义:“承接并排除地面积水至下水道的装置,多安装于室内地面上的排水孔处。”以上管见,敬请方家给予指正。
附 注
[1]当然,“地漏2”自身带有排水孔,正所谓“当其无,有器之用”。
[2]实际上,“地漏2”和“地漏盖”一般不是同义关系,而是“整体—部分”关系:“地漏盖”多用来指作为地漏进水口的金属盖面,即地漏箅子,而不指地漏装置整体。
[3]我们用“承接”替代“接纳”,是因为日常表述中,“承接”的受事多为“流下来的液体”,而“接纳”的受事通常是“人”“意见”等。
参考文献
1. 符淮青.“词义成分—模式”分析(表名物的词).汉语学习,1997(1).
2. 李强,袁毓林.从生成词库论看名词的词典释义.辞书研究,2016(4).
3. 李行健主编.两岸差异词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4.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北京: 商務印书馆,2001.
5. 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中国语文,2012(6).
6.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与词典编纂.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7. 中国标准出版社编.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91).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 中国轻工联合会.GB/T27710—2011地漏.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6.
10. 《中华现代汉语词典》编委会编.中华现代汉语词典.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11. 欧根·维斯特著,邱碧华译.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1.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肥 230036)
(责任编辑 马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