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走近科学

井下的古代死海

井下的古代死海

科技之光

在四川省的大英县有一种古老的制盐方法,这种鲜为人知的方法使用的是被西方科学家誉为最古老的机械钻井方式。

一个晴朗的日子,一位普通的老人开始踏动一种奇怪的木制轮车,轮车收起了一条结实的用竹条结成的绳子,将一节长长的竹筒从一个海碗口大小的井里提起(图1)。竹筒看起来非常沉重。打开竹筒的一头,能清晰地看到,一股乳白色的水喷涌而出。另一些工匠不停地踩动大转车,把这些水提到竹棚顶端的一个木制容器里,进行晒制、过滤、,然后放入锅中煎熬。

(1)在小口径钻井上劳作的老人

灶房里炉灶中的柴火剧烈地燃烧着,白色的水在锅中慢慢形成了结晶。这,就是伴随巴蜀人几千年的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花盐。

原来,老人所做的这些活儿,是用世界上最早的小口径钻井制盐的古老工艺。而这种小口径盐井曾经广泛地分布在一千多年前宋代的四川省,人们管它叫卓筒井。在一千多年的岁月里,生活在四川盆地的巴蜀人虽然远离海洋,却从没有缺少过生活用盐。

卓筒小井的钻井技术发明于北宋时期,约在公元1041年~1048年间,比西方小口井钻井技术要早850多年。这项技术揭开了人类钻探深井的序幕。

打钻卓筒小井使用一种木制椎架,木制钻头前端套铁质圜刀,它是现代深井钻头的鼻祖。圜刀钻形状如烙铁头,重达百余斤(图2)。盐工利用杠杆原理,不断地将圜刀钻头提起落下顿击井底,以冲击式方法向地下深处开凿,将岩石粉碎,然后将钻头重新提起,清理井底被粉碎的岩石,如此反复,使井的深度不断得以加深,最终钻出一个圆形的能出盐卤水的小口盐井。

(2)重达百余斤的圜刀铁钻头

这种世界上最古老的机械钻井方式使卓筒小井的口径不会太大,但其深度却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水井,可达到地下百米以上(图3)。而那在深井中不断顿击的钻头,它凿碎的不仅仅是岩石,也凿开了一座秘密宝库的大门。而这宝库就是地下古死海。

(3)桌筒小井口径都不大

古老的凿井技术使大英县的古代居民知道了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盐,当地百姓中流传着一个民谣:两山夹一嘴,必定有盐水。但他们恐怕永远也猜不到这地下到底有多少盐?为什么会有盐?经过现代科学家的测量,大英县地下大量的盐卤水深度有3000多米,储藏量达到42亿吨,就是一个深埋的古死海。

我们的先人在我们的地下发现了丰富的盐卤,这么丰厚的盐卤资源,可以供80代人开采。

为什么这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带会埋藏着这么大的一个古死海呢?这就要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地质运动了。大约在2.37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青藏高原处还是一片海洋。古四川盆地内部蓄积了大量海水。三叠纪中后期,我国西部地区地壳有所抬升,海水不断地从古四川盆地西部向青藏高原地区退去,积存在盆地内的海水形成了内陆盐湖,被地质学者称为“巴蜀湖”。在其后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地球温度迅速飙升,降雨稀少,气候炎热,水体的蒸发量远大于补给量,湖泊缩小,含盐的原生水就浓缩而成咸咸的卤水。有专家称,那时的四川盆地上存在一个类似于今天中东死海的高盐分的内陆湖,而且面积更为巨大,约20万平方公里。

那个时候的巴蜀湖,范围逐渐缩小,气候逐渐改变,就形成一些泻湖。泻湖里面沉淀了大量的盐粒,而且形成很多层盐卤层,卓筒井打到地下以后,凿通了这些盐卤层,将盐卤提出地面(图4)。

(4)地下盐层示意图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中东死海和中国四川的古死海都处于北纬30度附近,只是在地球上的诞生时间相差了2亿年。一东一西、一古一今,相映成趣。地球冥冥之间,沧桑循环,我们隐约可以想象四川盆地的昨天或许就是中东死海的今天,而中东死海的未来或许也正是今日的四川盆地。而让我们知道这个秘密的,就是四川古死海上,那默默无声的卓筒井。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9995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