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人文期刊 > 走近科学

丁武老师的故事

丁武老师的故事

重 访

1995年9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一个摄制组离开北京,前往太行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涞源县拍摄,他们的目的地是这个县东团堡乡的桃木疙瘩村。几个月后,一部名为《山梁》的纪录片诞生了……

影片《山梁》的主人公是桃木疙瘩小学的民办教师丁武。桃木疙瘩小学当时只有8名学生,却分属3个年级,而丁武是这里唯一的老师,并且一干就是10年(图1)。

(1)桃木疙瘩小学惟一的老师丁武

纪录片《山梁》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影片也荣获了1996年电影华表奖最佳纪录片奖。11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些画面,丁武老师和八个孩子的故事依然让人感到深深的触动(图2)。

(2)8个学生,3个年级,1个老师的桃木疙瘩小学

如今那些桃木疙瘩小学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丁武老师现在的情形如何呢?他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2007年春天,《重访》栏目摄制组重访涞源。

涞源县位于河北和山西交界处,太行山的西北部,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县城距北京265公里。火车行驶了5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涞源县城。

1995年拍摄《山梁》时,丁武是一位没有正式编制的民办教师,十多年过去了,他还在教育系统工作吗?我们来到涞源县教育科技局,找到了对全县教育情况非常熟悉的张更新副局长。

张更新:他现在是国办教师了。丁武老师书教得好,还爱学习。他在1997年的时候,考取了师范,中师,现在在卸甲沟小学教书。

看来丁武老师的生活的确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这些变化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现在的状况如何?我们更加迫切地想见到丁武老师,于是决定马上出发,赶往他现在任教的东团堡乡卸甲沟小学(图3)。

(3)丁武老师现在任教的东团堡乡卸甲沟小学

车出县城,我们的视野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山,山区的特点越来越鲜明。但路况还不错,司机告诉我们,前几年这条路还很难走,后来国家推行建设新农村的政策,这条路才修成现在的样子。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东团堡乡卸甲沟村。凭着国旗,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卸甲沟小学,找到了丁武老师。

如今,丁老师所在的卸甲沟小学,有3个年级和一个学前班,共有3名教师。在一间教室里,坐着18个孩子,二年级10个,学前班8个。这两个年级的所有课程都由丁老师教。

谈起这些年当地教育的变化,丁老师非常感慨。

丁老师:和那时相比,确实强得太多了,桃木疙瘩那时候,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你看,越来越重视教育,现在是越来越好了。

丁老师非常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他说,这让他感觉自己非常年轻(图4)。

(4)丁老师打心眼儿里喜欢自己的工作

影片《山梁》播出的第二年,也就是1997年,还是民办教师的丁武考取了高碑店师范学校,离开了他工作多年的桃木疙瘩小学。那一年,他39岁。

丁老师:我当时考师范就是为了转成公办教师,那么些年民办教师,你如果不上师范,转不成公办教师,一点别的待遇也没有。上师范经济压力特大,不带工资,自费上学,花了七千多块钱,压力挺大。

1999年7月,丁武从高碑店师范学校毕业,再次回到家乡,继续他的山村教师生涯,先后在几所小学任教。2001年,丁武多年的心愿变成了现实:他转为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办教师,而这也意味着待遇的提高和退休后生活的保障。那一年,他43岁,在山村小学的讲台上已经度过了18个春秋。

丁老师:这么些年,终于转正了,我心情这也是人生当中一个大的转折。

如今,在教课之余,丁老师正抓紧时间学习电脑操作,一是为了教孩子们,二是因为他正准备评高级教师,而电脑操作是考试科目。尽管年纪大了,学起来有些吃力,但丁老师相信只要努力,自己一定能通过考试。

在电影《山梁》中,拍摄了丁老师从家里赶往桃木疙瘩小学的情景。那时,从家里到学校,丁老师要走20多里的山路。每次最快也要走一个多小时,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就要走两三个小时。那么,现在丁老师上班是怎样的情形呢?

放学后,丁老师领我们去他家里。离开学校,走了几分钟,丁老师指着路边的一所房子,说这里就是他的家。

当我和丁老师在院子里聊天的时候,两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走进院子。

丁武:这是我的二子,你看。

记者:拍《山梁》那时候还没有呢,是吧。

丁武:上二年级,跟着我念呢。

记者:叫什么名?

丁武:丁向前。我这儿子是我在高碑店师范念书时生的,1998年有的这个宝贝儿子。

记者:这一晃这么大了,这个小女孩是他的同学?

丁武:这个小女孩和他在一起念书。她是我的学生的孩子。

丁老师告诉我们,女孩叫谢雅婷。她父亲是自己当年的学生,现在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住得也偏僻,上学不方便。丁老师得知此事,怕雅婷耽误学业,就把她接到家里,让她跟着自己上学。

放下书包,两个小家伙就一块儿玩起来。看着丁老师可爱的小儿子,我不禁想起《山梁》中提到他曾经夭折过一个五个月大的孩子那一幕。

马淑华(丁老师妻子):他照顾不上家。孩子得了急性肺炎。等他送医院,他还没回,孩子就死了。

丁老师:很伤心,痛哭一场,但还得劝妻子,还得劝老人,然后我给她娘家人搬过来,劝说妻子,就说孩子已经丢了。怎么着,我还得上桃木疙瘩教学去,回来两三天后我就走了。不可想象,不敢想。

马淑华:没说过他。想不起来说他,老是盼着他把那的孩子培养出来。那的孩子没有识字的。也没有考上大学的,连念初中也没有。

丁武同期:桃木疙瘩,那都说是个比较艰苦的地方,换了好多老师,都在那在不下去,我想不管怎么着,也克服家里的困难,我要在那儿在个三年四年的。

那时,在桃木疙瘩村通往下面山谷的小路上,经常会出现丁武的身影。桃木疙瘩村十分缺水,天气干旱时,只能到山下有水的地方去背。下午时分,给孩子们上完课,留完作业,丁武背上一个能装25公斤水的塑料桶,向山下走去。两个多小时之后,他才能回到学校(图5)。

(5)丁武老师的生活用水要从山下一桶桶地背上山

记者:丁老师,现在用上自来水了?

丁老师:自来水。10年前村里从北边的泉水接下来的。

记者:我看您那时候用水,看那片子里,你特别难。

丁老师:那个时候的水太困难了,像通知让开会去,身上有味也顾不上回家洗澡换衣裳,开会去只能和老教师在一块儿挨着,年轻教师人家干净。

记者:山上的水太金贵没法洗澡。

丁老师:连衣服也洗不了。那个时候衣服也很少洗一洗,换一换的,现在都方便了,一切都挺好了。

当年在桃木疙瘩小学,不仅用水困难,丁武老师吃的也非常差。

1995年的时候,丁武每月收入只有208元,再加上当地自然条件差,无霜期只有80多天,农作物产量很低。丁老师和跟他一起读书的女儿,大部分时间吃的是玉米面加上桃树叶煮成的饭,菜也是桃树叶子腌成的咸菜。

如今,丁武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饭桌上,丁武告诉我们,那时他也有几次离开桃木疙瘩小学的机会。有一次,一个在工厂当会计的亲戚请他做助手,承诺每月给他200多元的工资,而他当时每月的工资只有39块5。

丁老师:那会儿有点动摇,但是开学人家桃木疙瘩村民赶着骡子来接我了,好意难却,他们挺缺老师的,还是去吧。给这个亲戚去个信就不去了,还是教书吧,还是想着那地儿的孩子们。

如今,拍摄《山梁》时丁老师带着在桃木疙瘩小学读书的女儿已经长大,在河北安国县学中医,每年要花费七八千元。因此丁老师家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一家人在一起很和睦。丁老师说,等女儿将来参加工作了,家里的日子会更好

和许多乡村教师一样,丁武的家里还有承包的几亩地。平时忙着上课,地里的活儿照顾不上。趁着星期天休息,丁武赶紧找来哥哥,把家里的地耕一耕。

当年丁武在桃木疙瘩小学教书时,因路远不能经常回家,家里的地主要是自己的父亲给种。老人如今已经81岁了,和丁武单身的哥哥住在一起。

丁武父亲:背柴火,背水,下着大雪,没有水,可怜。冬天下大雪,吃雪,可怜。

记者:您当时什么心情,看他当时那么苦。

丁武父亲:……

在聊天中,我们才了解到,丁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一直没有再娶,一个人把他们兄弟抚养成人。尽管家境困难,不识字的父亲却一直供丁武读到高中毕业,这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

对父亲,丁武心中有着一份深深的歉疚,因为当年自己在外教书时,不仅没能好好照顾父亲,还连累父亲受了很多累。让丁武略感欣慰的是,2005年9月,他调到本村小学任教后,终于能好好照顾照顾父亲,尽尽自己的孝心了

尽管丁武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的生活也不宽裕,但如果学生们有困难,他却总是很慷慨(图6)。

(6)纪录片《山梁》拍摄了丁老师自己掏钱领孩子们到县城看病的情形

当再次谈起丁老师自己掏钱领孩子们到县城看病那件事儿的时候,丁武说,除了要给有病的孩子好好看病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丁武:有的孩子连县城也没去过。领他们到县城去看看。他一看,外面涞源城有那么好,要想走出大山去,只能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用功好好学习,才能有文化知识,才能够走出大山,才能更好地学到好多东西。

那次进城看病一共花了280多块钱,是丁武当时一个多月的工资。

马淑华:他在山上感冒了,多少次舍不得吃药,就是弄壶热水放放寒,就过了。就为省钱。

多年以来,丁老师帮助了很多家境困难的学生。最近,学校里一个名叫韩金梅的学生,母亲病故,父亲身体不好,上面还有一个也在读书的哥哥,家里生活困难。雪上加霜的是,她家里的骡子又丢了,为此,丁老师非常牵挂(图7)。

(7)面对这样的孩子,丁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

自从1997年考上师范学校以后,丁老师就离开了桃木疙瘩小学。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桃木疙瘩小学现在是怎样的情形?如今的桃木疙瘩村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摄制组决定到那里去看一看。听说要去桃木疙瘩,丁武老师很高兴,因为他也很长时间没回去了,他很想再去看看自己当年工作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乡亲(图8)。

(8)在一个周末,丁老师带摄制组踏上了进山的路

进山以后,路变得越来越陡,越来越难走。而从1984年开始,在桃木疙瘩小学工作了十余年的丁武,在这条路上却不知走了多少遍。

如今在陡峭的山路上,丁老师走起来还是挺轻松,我们却觉得很吃力,只得经常停下来休息。丁老师告诉我们,这条路走起来最快也要一个多小时。当年为了不耽误课,每当星期一回学校的时候,他都起得非常早。当时山上树多,野兽也多,因此每次上路,他都要带上斧子。

走了一个多小时,在路边,我们看到了一口小小的水井,里面的水很少,丁老师说桃木疙瘩的村民就是吃这里的水。天旱时,井里就没水了,用水只能到下面的山沟里背。

在山路上走了三个小时之后,我们已经精疲力尽了,桃木疙瘩村终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图9)。

(9)太行深处有人家

由于1997年建了新校舍,当年的桃木疙瘩小学已从这里搬走了。丁武先领我们来到了当年他住的宿舍。他告诉我们,这里的冬天特别冷。而那时教室里又没有取暖设备(图10)。

(10)天冷时,丁老师只有领着学生们挤在炕上上课

丁老师:教室都是窟窿眼睛的,学生们一上课冷得不行,烧点火,孩子们挤在小炕上,围着小火盆,大衣、衣服都给他们蒙上脚。

尽管桃木疙瘩小学的条件非常艰苦,但丁老师在这里度过了十年的光阴。刚到这里教书时,他28岁,离开那一年,他已经39岁了。回想起那段日子,丁老师感觉非常充实。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也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那时,上完课后,他常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没有体育器材,他就自己想办法(图11)。

(11)快乐地跟着丁老师玩儿老鹰抓小鸡的孩子们,后来大多还是失学了

丁武:这几个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初中这一块失学了。有的在家里边务农,有的就出去打工去了。回想起来教的这一拨学生,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

从学校出来后,丁武指着不远处的一所房子告诉我们,那就是1997年新建的桃木疙瘩小学。2001年,在希望工程的捐助下,桃木疙瘩小学又迁到了山下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许多村民也离开了这里。如今,桃木疙瘩村只有3户人家,主要以养羊为生。

在1996年的影片《山梁》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当时全国有乡村教师200多万,教育着近6000万孩子。如今,在我们国家广阔的乡村里,仍有很多乡村教师在默默地工作。丁武老师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9995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